Facade 外观模式——对象结构型模式。

1.动机

当一个系统的功能越来越强,子系统会越来越多,客户对系统的访问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这时如果系统内部发生改变,客户端也要跟着改变,这违背了“开闭原则”,也违背了“迪米特法则”,所以有必要为多个子系统提供一个统一的接口,从而降低系统的耦合度

2.定义

是一种通过为多个复杂的子系统提供一个一致的接口,而使这些子系统更加容易被访问的模式。

3.用自己的一句话概述

方便切换多种角色或外观。

4.优点

  • 降低了子系统与客户端之间的耦合度,使得子系统的变化不会影响调用它的客户类。
  • 对客户屏蔽了子系统组件,减少了客户处理的对象数目,并使得子系统使用起来更加容易。
  • 降低了大型软件系统中的编译依赖性,简化了系统在不同平台之间的移植过程,因为编译一个子系统不会影响其他的子系统,也不会影响外观对象。

5.缺点

  • 不能很好地限制客户使用子系统类。
  • 增加新的子系统可能需要修改外观类或客户端的源代码,违背了“开闭原则”。

6.使用场景

  • 对分层结构系统构建时,使用外观模式定义子系统中每层的入口点可以简化子系统之间的依赖关系。
  • 当一个复杂系统的子系统很多时,外观模式可以为系统设计一个简单的接口供外界访问。
  • 当客户端与多个子系统之间存在很大的联系时,引入外观模式可将它们分离,从而提高子系统的独立性和可移植性。

7.总结

  • 从客户程序的角度来看,外观模式简化了整个组件系统的接口,对于组件内部与外部客户程序来说,达到了一种“解耦”的效果——内部子系统的任何变化不会影响接口变化。
  • 外观设计模式更注重从架构的层次去看整个系统,而不是单个类的层次,外观模式很多时候更是一种架构设计模式。
  • 外观设计模式并非一个集装箱, 可以任意放多个对象,外观模式中组件的内部应该是“相互耦合关系比较大的一系列组件”,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功能。

0 条评论

发表回复

Avatar placeholder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